拜登幕僚出訪強化亞歐盟友關係 盟邦回應特朗普霸道外交模式——美國外交政策一周觀察
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作者:陸岑
本周,拜登政府的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國安顧問沙利文訪問印太及歐洲,這或是三人在拜登卸任前的最後一次出訪,旨在釋放一個信息:在中美激烈競爭的背景下,美國要持續強化與歐洲和亞洲盟友的關係,這也是拜登外交路線的核心。拜登本周原本計劃的意大利之行因洛杉磯野火被迫推遲。副總統哈裏斯也計劃下周訪問新加坡和巴林。另外,特朗普“開疆擴土”言論引發的爭議持續發酵,丹麥及歐盟領導人站出來表達強硬立場的同時,也希望能夠找到和特朗普2.0打交道的新模式。
特朗普基於“威脅”的外交模式?
1月7日,特朗普在海湖莊園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他不排除武力拿下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並將用“經濟手段”合並加拿大,把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對此,丹麥首相弗雷澤裏克森接受丹麥媒體采訪時表示,“格陵蘭島屬於格陵蘭島人民”,其未來應該由其居民決定。她還補充說,格陵蘭島是“非賣品”,不相信美國會動用軍事或經濟力量來控製格陵蘭島。墨西哥總統辛鮑姆8日更是調侃將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美洲”更名為“墨西哥美洲”。

▲1月8日,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回擊了特朗普“把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的言論。她站在一副17世紀殖民時期的北美地圖前說道,墨西哥灣是聯合國認可的名稱,“我們為什麽不把它(美國)稱為墨西哥美洲?”
對於特朗普此類“拓土”言行,丹麥和墨西哥的回應比較果決、幽默,總體上將特朗普此類言行判斷為“威脅性施壓”,或者將其同中美在關鍵航道或海域的競爭聯係起來。特朗普此類言行似有意通過“威脅”施壓盟友讓步,配合美國接下來應對中俄挑戰的戰略布局。在特朗普第一次執政期間,美國右翼官員就曾指控俄羅斯“在北極的侵略行為和日益軍事化”,指責中國在格陵蘭島追求“掠奪性經濟利益”。
這也體現了特朗普2.0比第一任期更具交易性的一麵,意味著他將施壓盟友最大程度滿足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利益。本周文章《外交事務:被美國拋棄可能是歐洲自強的機遇》提到,特朗普2.0可能成為歐美關係的“轉折點”,挑戰與機遇並存。挑戰主要體現在特朗普2.0政策對歐洲經濟和安全的影響,但它也為歐洲提供了一個機會:歐洲可以在被美國“拋棄”後,借機補全自己的短板,強化“自主”能力。
“繞中國”告別,鞏固對華競爭
布林肯於1月4日至11日訪問了韓國、日本、法國、意大利和梵蒂岡;沙利文則於5日和6日訪問了印度;奧斯汀則訪問了德國,宣布新的5億對烏軍售。除了斡旋朝鮮半島局勢、俄烏衝突、敘利亞亂局以外,三人此次出訪均重視強調鞏固盟邦和拓展夥伴關係,維護拜登任內的外交政策遺產。
但他們的最後出訪也麵臨一些政策上的不確定性。在韓國,布林肯強調美韓共同價值觀與尹錫悅“反民主”行為引發的亂局格格不入;在日本,布林肯麵對的也是一個疑慮重重和有意調整對華關係的石破茂政府。就在布林肯到訪前幾天,拜登政府阻止了日本鋼鐵公司收購美國鋼鐵公司、價值1.49億美元的交易,這對美日同盟關係是一次重大打擊,石破茂對此表示“很困惑”;美日韓三邊安全合作也麵臨不確定性。

沙利文的印度之行則以科技合作為主,意在鞏固美國聯合地區夥伴開展對華技術競爭。根據白宮發布的聲明,沙利文在印度被高調接待,同印度總理莫迪、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印度外長蘇傑生分別進行了會晤。雙方討論的問題涵蓋太空、國防和戰略技術合作。此外,沙利文還在印度理工學院德裏分校發表了演講。印度是拜登政府印太聯盟及夥伴關係網絡的關鍵一員,但其能否真的能夠和美國合作對抗中國,美國自己也不確定。沙利文此行希望確保美印“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iCET)能夠延續下去。
拜登卸任前釋放的信號就是升級和中國的科技競爭。彭博社1月9日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拜登離任前的最後幾天,將宣布新一輪對華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限製,涉及美國AI芯片巨頭英偉達的芯片。該措施將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按照盟友關係劃分為三級,目的是將AI技術的發展集中在所謂“友好國家和地區”,防止先進芯片流入中國大陸、俄羅斯等“對手”處。
對此,英偉達,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以及代表亞馬遜、微軟和Meta等大型科技企業的美國信息技術產業協會(ITI)都已對此表示反對。不過,即將上台的特朗普很可能繼續擴大對華出口管製,也將以更大力度封堵中國科技產品的海外市場。特朗普可能會加大對中國科技企業製裁和出口管製,影響全球科技創新生態,具體手段包括出台新的製裁,切斷與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雙邊關係,尤其是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也有可能涉及先進製造業和生物技術。
本周文章《中美科技競爭:金德爾伯格陷阱的風險與機遇》提到,盡管短期可能麵臨極度悲觀或嚴峻的形勢,但從長期來看,世界需要穩定秩序,中美在構建世界治理過程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避免金德爾伯格陷阱,中美等大國需要在科技領域劃定邊界,承認競爭的同時,管控競爭,確定國家安全的邊界。
最後一波對烏援助:5億美元
奧斯丁1月9日在德國主持了美國主導的烏克蘭防務聯絡小組第25次會議,並在會議上宣布了一項新的5億美元軍事援助計劃,但此舉已經受到特朗普和部分盟友的質疑。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本周的態度變化最為明顯。1月6日,馬克龍表示,烏克蘭必須就領土問題采取“現實的立場 ”,這是馬克龍首次在領土問題上建議烏克蘭作出讓步。他同時強調,美國應該幫助烏克蘭改變俄烏局勢的性質,說服俄羅斯坐到談判桌前。歐洲人則應該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本周文章《2025年俄烏和談困難重重》提到,現在有關俄烏談判的任何一個方案,都很難取得美國、歐洲(尤其是東歐)國家、俄烏一致認可。且不說特朗普施壓中國的策略是否見效,從目前俄烏雙方的姿態來看,特朗普首要施壓的對象依然是俄烏雙方。為了尋求在談判中的優勢地位,不排除俄烏衝突再次升級的可能性。
本周其他原創文章
其他
1月6日,美國國防部通過最新版的“中國涉軍企業”清單(Communist Chinese military company),將騰訊、華為、大疆、360、、芯片製造商長鑫存儲、、、等134家中國企業列入該清單。對此,騰訊公司和寧德時代分別回應稱,美方此舉是一個錯誤,公司並未參與任何軍事相關活動。
1月7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財政部部長耶倫舉行視頻通話,雙方同意在過渡期內保持溝通、管控分歧,繼續穩定中美經濟關係。中方就美對華經貿限製措施表達關切,特別是就美近期實施的貿易調查等闡明立場。美國財政部則表示,耶倫對所謂中國黑客的“惡意網絡活動”,以及有關活動對雙邊關係的影響表示嚴重關切。
1月8日,美國總統辦公室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了《2024年假冒和隱私惡名市場名單》,此前連續兩年被列入的微信今年被移出名單,但是包括淘寶、拚多多、百度網盤、敦煌網在內的多個中國網絡平台仍然在列,而抖音商城今年則首次被列入。中國官方和相關企業都曾強烈反對美方這一行為。
1月9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接受采訪時表示,拜登政府計劃下周敲定打擊中國汽車軟件和硬件的規則。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將不得不從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中移除中國的關鍵軟硬件。中國車企無法出口整車到美國,美國車企也不能把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在美國本土銷售。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美聚焦”】
1 留言